查看原文
其他

15位院士专家“把脉”产业规划,助力长江新城当好排头兵

长江新城 长江新区
2024-10-26

长江新城产业发展如何谋篇布局?哪些产业将成为长江新城旗帜性产业?5月22日,长江新城组织召开“武汉长江新城产业发展规划全国专家评审会”,邀请到15名业界知名院士、专家,共同为长江新城的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为长江新城建立体系完整、定位清晰、产业明确、空间布局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指引方向,为把长江新城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绿色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贡献智慧力量。

规划建设长江新城是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的生动实践。建设新城规划先行、谋定后动。两年来,长江新城始终把规划编制作为推动长江新城建设的首要任务,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聘请世界一流设计机构参与总体规划和起步区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工作。

新城建设产业为基,要义在新,在构建长江新城现代产业体系上,抢抓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机遇,落实省委省政府“一芯两带三区”发展布局,将智能、绿色、生命健康作为产业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高效、高新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会上,专家组听取了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的汇报,经讨论认为,规划符合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和武汉长江新城总体规划,起点高、目标明确、发展重点突出,产业体系具有前瞻性,对策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推进长江新城产业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同意通过该规划。



赵梓森

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江新城值得花本钱去

建立5G、6G实验室

汇报全面、精细,而且规划非常符合长江新区产业的现状发展,特别提到了要发展智能制造,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长江新城要争取去建smart city。5G、6G是中国移动通信发展的大方向,值得花本钱去建5G、6G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与在汉央企的合作,发挥央企智慧城市建设优势。

武汉市是全中国,甚至全世界大学生最多的地方,怎样留住人才不流失,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吸引更多人才,像住房、补贴、孵化器等,要让人才来孵化器实现产业化的过渡。

钮新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勘测规划设计院院长

长江新城应成为新动能发展、

产业引领发展的助推器

长江新城应该成为湖北、武汉这样的科教大省、科教大市、科技高地的新动能发展、产业引领发展的助推器。怎么使科教大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景,所以规划里提到构建场景我很赞成。要突出将交通枢纽、水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产业上要体现开放度。

毛新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钢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产业规划要有总体框架和风险应对措施

总体感觉项目组对长江新城未来城市定位,针对目前长江新城现实情况做了客观的分析,符合武汉长江新城未来发展的定位。

长江新城是百年大计,作为产业规划,应该以整个项目投资以及整体的进度设想,需要有一个总的框架,这样对整个新区的建设,特别是确定产业规划的时候,能使政府心里面有底。同时,实施这样一个产业的布局可能会存在什么问题?实施可能会存在什么风险?我们应该有什么应对措施?这些我们都应该有所考虑,使政府相关部门在实施产业规划时更加有保障。     

郭炎炎

工信部原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要选好项目,

不要单纯看近期利益有多少

中国整体的崛起关键看中部,武汉建设长江新城这个事意义很大,要发挥后发优势,现在很多看着好像不成型,没多少东西,实际上是保护了原生态,在今后的发展当中反而变成了优势。规划里很重视基础设施和基本建设,这是一大亮点。

从产业角度讲,21世纪科技创新的两个高地,一个是智能制造,一个是生物技术,所以要选一些好项目,选一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不要单纯看近期总投资量多少、税收创造多少、就业创造多少,这些需要,但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一定要重视项目的科技含量。

张相木

工信部装备司原司长、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

产业发展最好按体系发展

长江新城产业的发展应该放到武汉、湖北,甚至中部地区来考虑,这样对产业的选择是有帮助的。

长江新城现状,产业层次较低,反而是建设长江新城得天独厚的条件。

发展新城不能像过去有的地方搞新区很快想要有产值,短平快甚至快餐式的发展,应该要有序推进。

另外,产业发展从现在经验的角度来看,最好按体系发展,按产业链来发展,一个产业有了产业链以后其他的跟着来,这样部署更好一点。

刘培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规划要有弹性、有容错机制

规划要有弹性、有容错机制。新城与其他功能区不应该画地为牢,一个大的产业方向有很多细分领域,应该一起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因为我们要发展的产业都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产业,长江新城发展产业的时候也会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招商不要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去考虑,即便失败了也是告诉你此路不通,要有更大尺度的、长周期、综合性的考虑。

产业基金在引导项目的时候一定要借助于市场的力量,产业基金设置本身有市场基金投入,要让企业家走在前面筛选项目。

陈新年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要把武汉的故事讲好

以前中部的人是外流的,现在沿海也遇到转型升级要求回流,回流的人必须要有产业来吸纳,往哪个城市集聚、用什么产业带动,从整个国家战略来看是武汉发展的契机,也是给予了厚望。所以我觉得从战略层面来讲长江新城的建设意义是非常重要的,要把武汉的故事讲好。

这个“讲”要联动起长江新城和其他主城区,城市的发展还要靠增量来带动,增量和现有的几城区怎么联动要有论证。产业选择上,还要避免同质化,不能在一个水平上竞争。

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处于爆发期,要抢占新一轮产业科技革命的制高点,抢人才,发挥武汉本地的优势。

高志前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院务委员

产业规划落地落实完全靠营商环境

总体来看这个产业规划从文本上来说很规范,既考虑现在产业体系的建设,也考虑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及新的发展观,都结合进去了。

规划中提出营商环境,我觉得这非常重要,可以说不管产业规划做得如何好,最后落地落实完全靠营商环境,没有营商环境前面都是空话,因为人不来、企业不来、来了以后走了有什么用,所以营商环境最重要的是创新体系。

高技术企业可以在这里发展,也可以在那里发展,关键是什么地方的营商环境好,科技人员愿意去,都愿意来新城,新城产业就发展起来了。政府要创造这样的环境,打造这样的平台,把末端的产业发展留给市场,处理好产业规划的边界。

解孝林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成立长江新城大学联盟,实现人才定制

产业规划当中离不开人才规划,技术的进步、竞争离不开人才,参照大湾区高校联盟的模式构建长江新城大学联盟,建成一个多院校参与的人才定制模式,围绕长江新城的产业特点按照要求定制人才。

武汉在校大学生有130万人,但是怎么把博士、硕士研究生多留在武汉,这些年轻人是未来,应该要推出一些激励政策,包括怎么样使博士生成长起来。比如企业当中博士的比例达到多少以后,通过税收杠杆有一个激励,这样通过政府有一个引导的机制。

张陆洋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风险投资研究中心主任

学习深圳模式,引进产学研良性循环

规划整体很好,体系很庞大。从研究金融的角度来看,前3-8年基本是建设,要有回报是8-10年后。

资金从哪里来?国内各个新区的开发都是按照传统模式,我建议可以组建财团的方式来开发。根据新城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大财团开发、政府负责监管的方式发展,这也是创新。

同时高端技术要引进来。我建议学习深圳模式,引进产学研构成创新竞争,带动经济。

如果新城建立大学联盟,并且产学研落地,科技成果有一个转一个,良性循环,这样高科技就有了。 

汪宁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打造长江新城“健康湖”

我今天去看了武湖,武湖非常漂亮,所以可以以湖为特点,提出一个“健康湖”的概念,建一个新城不管怎么样发展还是以人为主,新城做得好不好,关键是能不能吸引人才和学校,引进最顶尖的科学家、教授、研究人员,带动生命健康产业发展。

我梦想,以后在新城建立有治疗疑难杂症的高端研究型医院,将来老年化比较严重,我们可以做罕见病、稀有疾病,然后高端的研究,有一些新的东西出来,产业就能发展起来。

刘传江

武汉大学教授

长江新城要体现

武汉承接国家使命和武汉的担当

我个人对规划整体的印象是,内容很丰富,思路很开阔。 

长江新城最大的一个背景就是放在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中,武汉是长江中游的核心城市,要体现武汉承接国家使命和武汉的担当,长江新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

湖北省提出的 “一二三”战略,所谓的“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我理解这个芯不光是芯片的芯,武汉是湖北的心,光谷是现在武汉的心,长江新城是未来武汉的心,未来武汉有两个心,形成双核心。

长江新城产业定位一定要高端,对标北上深,对标雄安。有限错位,不要泛泛的跟一般地区错位,会丧失新城的主要意图。

孙光民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

产业规划需明确短期目标、长期目标

这个项目从前期的准备到论证,到政府的支持,各方面的工作都做得非常扎实,各方面也都想得很周到,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考虑。

长江新城定位是做一个新城,这里面能不能更具体一点,比如明确一下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刚开始建一个新区不像人才项目、科技项目,只用招商引资、盖几栋楼就可以干了,但是咱们要有一个新城产业规划,可能从布局、刚开始的基础建设到后面的资金投入、项目落地、人才引进等一系列,是一个配套的工程项目。我觉得规划可以做得更细一点,有定期目标,然后长远怎么发展。

秦尊文

湖北省“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

长江新城打造绿色经济引领区

关于发展什么产业,有这样几个是非抓不可的:一是现代物流,二是芯片及智慧产业,三是航天产业,四是金融科技,五是大健康。

我觉得产业规划要弄清需要实现什么目标。一是打造绿色经济引领区。国家设了三个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武汉、九江和上海崇明岛。二是打造智慧城市样板区。武汉市本来就是国家定的智慧城市,长江新城可以集中展示。三是打造校友经济集中区。

王宇波

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省循环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关注信息化、生态化、去物质化的

新业态的变化

长江新城专注经济事务,产业发展更是重中之重。

关注产业发展新形势下的新业态的变化,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一个是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带来的产业发展高度信息化,企业跟企业之间、供给侧和消费侧之间今后可能是完全统一的。二是生态化,生态的产业链,它体现在资源高效率的利用,体现在环境更加友好,通过高科技的嫁接使它具有高价值。第三去物质化,产业升级不是说要多少面积、占多少厂房,人所需要的东西不是物质的实体,而是它的功能,在产业体系上,不光要有产业规划,还要针对产业做产业研究院,将规划变成项目。  

▼ 推荐阅读 

武汉长江新城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全国专家评审

院士专家现场调研考察长江新城,把脉献策

聚焦长江新城产业发展规划:打造金融科技产业新名片


三步收藏长江新城

第一时间获得最新消息


长江新城

欢迎您的关注!



策划:武汉长江新城管理委员会

图文来源:长江日报

投稿:cjxc2018@sina.com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


点个“在看”,让更多人看到长江新城↓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长江新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